有時候不得不感慨 ,生在這樣的一個吃貨大國簡直不要太幸福 ,感覺一輩子都有吃不完的美食,但這也令我很疑惑 ,既然中國美食 這么優(yōu)秀,菜系這么多,為何卻很難去到國際舞臺 ?
無法去到的國際舞臺
要是論起一家餐廳的高級 程度,最起碼它也得獲得米其林 評定的星數(shù)等級,但如果細心 的你觀察一下我們國內(nèi)的米其林餐廳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外國菜 ,并不是我們的中國菜 。
而這個問題也是困擾 了眾多國內(nèi)美食愛好者 ,紛紛為中國菜打抱不平 ,認為以中國菜的實力,肯定是能夠獲得米其林餐廳 這樣的殊榮 ,只是老外不懂得審美。
但其實到了國外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菜 很受老外的歡迎,但基本上都是一些簡單的美食 ,稍微復雜 一些或是比較經(jīng)典 的美食都很少見,而這,或許就是中國菜無法去到國際舞臺 的原因。
難買的原料
如果一個菜系想在世界范圍 內(nèi)得到發(fā)展,首先原料 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們中國的經(jīng)典菜 ,很多原料都需要豆制品 和蔬菜 還有佐料 的加持,但這些原料,正是國外所缺少 的。
就拿我們的中國菜 和發(fā)展已經(jīng)較好的日式料理 對比,中國菜需要很多種的原材料 ,而日式料理 所需要的東西,就比如壽司 用的大米、魚、芥末、魚子醬、姜,相對 要好買許多。
繁瑣的步驟
說起步驟繁瑣 這個原因,相信會有很多的美食愛好者都表示雙手贊同 ,就拿大盤雞 來講,首先就得切很多的佐料 和配菜 ,然后還得燉、做高湯、再炒、再燉,可能這一套下來都能做出三道不同的壽司 ,就歪果仁 那著急程度,難。
而且中國菜 的難度,也限制 了它在國外的發(fā)展 ,不僅你菜刀 得玩的賊溜,還得學會控火 和對蔬菜 的搭配,這可不是輕易 學幾年就能夠完全掌握的。
中西方文化差異
雖然看似以上的原因都出自于我們 ,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東西方文化 的不同,就拿米其林餐廳在評分時所采用的規(guī)則 來看,食物的“邊角料 ”是不允許被做成美食的,而我們所喜愛 的“雞腳 ”、“豬蹄 ”,正是他們所謂的“邊角料 ”。
評測米其林餐廳 還有一點就是,需要菜品的一致性 ,就比如菜品的口感 和味道 ,而造成這種一致性的原因 就是,外國廚師在烹飪 時會完全按照 菜譜,就連在調(diào)味品 的使用上都會用到溫度計 、天平 、茶勺 等道具。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中國菜 的廚師并不會完全按照菜譜 來做菜,而是會有自己的風格 ,在火候的掌控 上也不會一致,所以同樣的菜品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由此可見,米其林的評判標準 并不適合中國菜。
而且最重要 的一點就是,米其林畢竟是由西方人 所創(chuàng)立,但西方和東方無論是從飲食文化 還是習慣 上都不一致,正如日本一家被硬塞 二星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為什么要讓別人來“評判 ”自己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