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寮澳洲帶子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澳洲帶子運(yùn)用川味料哆哆大醬烹調(diào),口味獨(dú)特。吃一口麻辣鮮香的澳洲帶子,再喝一口龍井香茶,令人口齒留香,是一種雙重味覺的享受。
主料:
澳洲帶子6枚。
輔料:
雞蛋3枚,牛奶40ml,龍井茶葉10g,香蔥10g。
調(diào)料:
料哆哆大醬(藤椒紅湯)20g,熟香菜籽油50ml,白胡椒粉2g,鹽4g,生粉10g,純凈水500ml。
做法:
1、澳帶解凍,改十字花刀,放少許鹽、白胡椒粉、生粉碼味,放入盤中封保鮮膜,大火蒸制8分鐘。
2、雞蛋取蛋清,加入牛奶攪拌均勻,倒入茶杯內(nèi)封保鮮膜,蒸制5分鐘。
3、鍋內(nèi)加入適量熟香菜籽油,將料哆哆大醬炒香,加水煮沸,過濾料渣,用生粉(水)勾芡;龍井茶葉加沸水(純凈水)泡制,過濾茶葉,過濾的茶葉再用沸水泡制,倒入茶杯。
4、將蒸制好的澳洲帶子放入蒸好的嫩蛋上面,澆上提前做好的料哆哆大醬汁,面上放少許蔥花即成。
料哆哆大醬:
料哆哆大醬是一種成品復(fù)合醬料,主要用四川泡菜、豆瓣醬、芽菜、泡姜等多種材料炒制,不需二次調(diào)味,已是香味濃郁。
小貼士:
澳洲帶子需自然解凍,沖水解凍后的澳洲帶子會(huì)失去食材本身的味道,口感發(fā)柴;龍井茶經(jīng)過二次泡制,口感更佳。
木香美蛙煮文蛤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木姜子(山胡椒)具有開胃健脾,祛風(fēng)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木姜子油味道獨(dú)特,在四川、云南、貴州常用于烹飪,近幾年也深受消費(fèi)者青睞。此菜選用牛蛙和文蛤作為主料,加木姜子油調(diào)和,成菜口味獨(dú)特。
主料:
牛蛙2只,無沙文蛤12枚。
輔料:
青筍80g,小木耳20g(水發(fā)),小青椒10g,小米椒10g,鮮藤椒8g。
調(diào)料:
木姜油8g,高湯300ml,熟香菜籽油300ml,白胡椒粉2g,鹽6g,雞精10g,味精8g,生粉50g。
做法:
1、牛蛙宰殺去皮,沖洗干凈,改刀成塊,加少許鹽、白胡椒粉、生粉碼味;文蛤焯水;青筍改刀成片,和小木耳焯水,墊入盤底;小青椒節(jié)和小米椒節(jié)改刀備用。
2、鍋內(nèi)加入熟香菜籽油,加熱至130℃,入牛蛙滑油,撈出瀝油。
3、鍋入高湯燒沸,入鹽、雞精、白胡椒粉調(diào)味,下牛蛙和文蛤煮至斷生,加入木姜油即可撈出,盛入盤中。
4、另起鍋,入少許熟香菜籽油,將小青椒、小米椒、鮮藤椒炒香,倒入盤中即成。
小貼士:
1、木姜子油入菜量不宜多,每份菜8g-12g即可。
2、牛蛙滑油時(shí)油溫不宜過高,會(huì)導(dǎo)致牛蛙口感不嫩且發(fā)柴。
3、墊底蔬菜可根據(jù)當(dāng)?shù)丶竟?jié)食材任意搭配。
中式酥皮牛肋骨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新鮮牛肋骨運(yùn)用川式鹵水鹵制,再配以川味干辣椒味碟和藤椒鮮辣味碟蘸食,給食客雙重味覺享受。成菜外酥里嫩,牛肉多汁,口感豐富。
主料:
新鮮牛肋骨800g
輔料:
草莓2個(gè),奶油(打發(fā))30g,松針2枝。
調(diào)料:
川式鹵水2000ml,雞蛋4個(gè),鷹粟粉100g,面粉100g,花雕酒100g,熟香菜籽油500ml。
制作:
1、新鮮牛肋骨沖凈血水,加花雕酒焯水,沖洗干凈后,放入川式鹵水,小火鹵制90分鐘后撈出;雞蛋,鷹粟粉,面粉調(diào)勻成全蛋糊備用。
2、牛肋骨去骨(骨頭留用作裝飾),牛肋肉均勻裹上調(diào)制好的全蛋糊。
3、起鍋入熟香菜籽油,加熱至180℃,放入牛肋肉炸至表面酥脆,撈出瀝油。
4、將牛肋肉改刀成片,擺入盤中;另用草莓和奶油做出小雪人,搭配松針裝飾即可。
6、上桌時(shí),配上干辣椒味碟和藤椒鮮辣味碟。
川式鹵水:
1、高湯40L加入香料粉260g,濃糖色1000g,酵母提取物(市場有售)60g,鹽600g,味精80g,雞精150g,冰糖300g,干荷葉一張即可。
2、每次鹵制時(shí)需將食材焯水沖洗干凈,鹵制結(jié)束用密漏過濾鹵水雜物,每晚收檔前需將鹵水燒開。
高湯調(diào)制:
老母雞3000g,豬蹄1500g,肉棒骨2500g,肉皮1500g,水80L。
1、以上所有食材焯水,沖洗干凈備用。
2、湯桶內(nèi)加入水燒開,放入焯好水的食材,小火熬制4小時(shí),大火熬制40分鐘即可。
香料粉配比:
透骨草10g,肉蔻11g,良姜11g,當(dāng)歸8g,甘草片8g,木香10g,白芷36g,陳皮10g,草寇5g,砂仁19g,山奈38g,香茅草8g,小茴香30g,桂皮10g,香葉5g,八角89g,鮮藤椒30g,丁香4g,香果12g,香皮8g,紅花椒30g,貴州子彈頭辣椒50g,黑胡椒碎22g。
干辣椒味碟:
細(xì)辣椒面15g,花椒面5g,鹽1.5g,味粉1g,花生碎5g。
藤椒鮮辣味碟:
小青椒20g,小米椒15g,藤椒油20g,鹽4g,味粉6g。
小貼士:
1、鹵制牛肋骨時(shí),火候不宜過大;炸制牛肋肉時(shí),應(yīng)先用高油溫炸制定形再轉(zhuǎn)小火慢炸。
2、批量制作時(shí),牛肋骨和兩種味碟可以提前預(yù)制,以縮減烹飪時(shí)間,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為了提升菜品的美觀度,牛肋肉需留一部分不裹糊炸,直接切片配合擺盤。
4、此做法也可根據(jù)地域不同制作羊排、豬排等食材。
野山菌泡椒黃玉參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泡椒菜式是川菜獨(dú)有的烹飪技藝,黃玉參運(yùn)用泡椒味型制作,去除了黃玉參本身的腥味,再加入野山菌等食材作為配搭,使得菜品整體口味和營養(yǎng)得到均衡。
主料:
水發(fā)黃玉參(3根)。
輔料:
白玉菇60g,雞腿菇60克,青頭菌100g,泡椒(子彈頭)20g。
調(diào)料:
雞精12g,味精8g,藤椒油12g,醪糟8g,泡椒汁水200ml。
做法:
1、將黃玉參改刀成條;白玉菇去除根部;雞腿菇改滾刀塊;青頭菌改滾刀塊;一起入鍋焯水備用。
2、鍋內(nèi)加入泡椒汁水,煮沸后放入焯好水的食材,再入泡椒(子彈頭),下雞精、味精、醪糟調(diào)味。煨煮片刻后,淋入藤椒油,即可出鍋。
泡椒汁水:
原料:
泡椒(二荊條)100g,野山菌30g,泡姜20g,大蒜20克。熟香菜籽油100g,豬油50g,雞油20g,高湯500ml。
制作:
1、泡椒去籽切碎,野山菌(切碎),泡姜(切碎),大蒜(切碎)分裝備用。
2、鍋內(nèi)加入熟香菜籽油、豬油、雞油加熱,依次放入泡姜碎、大蒜碎、野山菌碎、泡椒(二荊條)碎炒香,加入高湯熬制3分鐘,過濾料渣即可。
小貼士:
1、二荊條和子彈頭指的是泡椒品種,四川廚師在運(yùn)用泡椒時(shí),會(huì)根據(jù)菜式的不同來選用不同品類的泡椒。
2、制作泡椒汁水時(shí),加入少量動(dòng)物油脂炒制,能使泡椒汁水口味更豐富,香味宜人。
3、藤椒油出鍋前再加,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藤椒油原有的“清、香、麻”。
老成都宮保法國鵝肝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點(diǎn):
法國鵝肝運(yùn)用川菜傳統(tǒng)烹飪手法制作,川菜的傳統(tǒng)味型——糊辣荔枝味,中和了法國鵝肝的膩。而盛菜選用新鮮毛椰作為器皿,椰子原有的香氣也為整體菜式增色不少。此菜食材搭配巧妙,出品效果大氣。
主料:
法國鵝肝120g。
輔料:
新鮮毛椰1個(gè),干辣椒節(jié)10g,干紅花椒10g,琥珀腰果20g(提前預(yù)制),生姜20g,獨(dú)蒜20g,京蔥15g。
調(diào)料:
色拉油500ml,生粉100g,面粉100g,白糖12g,窖醋12g,鹽4g,味精6g,雞精6g,白胡椒粉2g,花雕酒20g,老抽6g,花椒油8g。
做法:
1、法國鵝肝解凍,改成2cm見方的塊,均勻裹粉(生粉與面粉混合);新鮮毛椰一開二,作盛器使用;生姜、大蒜切片;京蔥切段,備用。
2、取碗,入白糖、窖醋、鹽、雞精、味精、白胡椒粉、花雕酒、老抽和花椒油,調(diào)勻后加少許生粉水?dāng)噭?,做成糊辣荔枝味料汁備用?/span>
3、鍋入色拉油加熱至200℃,將法國鵝肝過油瀝出。
4、鍋留底油,將干辣椒節(jié)和干紅花椒炒香,依次加入生姜、大蒜、京蔥炒香,下鵝肝,倒入提前調(diào)制好的料汁,翻炒片刻,加入琥珀腰果即可盛入毛椰中。
小貼士:
1、鵝肝膽固醇較高,不適合老年人以及膽固醇過高人群食用,應(yīng)注意。
2、鵝肝過油時(shí),油溫不宜太低,高油溫可以瞬間將鵝肝表面的裹粉炸酥,鎖住鵝肝本身的香氣和油分。
3、糊辣荔枝味料汁需要提前調(diào)好,此菜火候和烹飪時(shí)間考究,提前調(diào)料汁可以縮短烹調(diào)時(shí)間,使菜品口感和顏值都保持最佳狀態(tài)。
川椒雪菜炒蝦球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蝦球口感Q彈,營養(yǎng)豐富,配搭油炸之后外酥內(nèi)糯的紅腰豆、小米椒的鮮辣、和藤椒橄欖油的香麻,讓二者口味更豐富。
主料:
泰國青蝦仁(12個(gè))。
輔料:
雪菜80g,百利紅腰豆1聽,小米椒15g。
調(diào)料:
藤椒橄欖油10g,鷹粟粉(玉米淀粉)300g,雞蛋清1個(gè),稻米油500ml,雞粉8g,味粉6g,鹽4g,白胡椒粉2g。
做法:
1、將泰國青蝦仁沖水洗凈,去蝦線,加入鹽、白胡椒粉、雞蛋清、適量鷹粟粉上漿,最后放少許稻米油,抓勻備用;小米椒改刀備用;雪菜沖水,瀝干備用。
2、鍋內(nèi)倒入稻米油,加熱至120℃,下入泰國青蝦仁滑油后撈出備用;油溫升至180℃,將紅腰豆均勻裹上鷹粟粉,下入油鍋炸至表面酥脆,倒出瀝油備用。
3、鍋留底油,下入雪菜和小米椒煸炒片刻,再下蝦球、紅腰豆,調(diào)入雞粉和味粉,中火翻炒片刻,淋入藤椒橄欖油,即可出鍋。
小貼士:
1、泰國青蝦仁需提前沖水去異味;用鷹粟粉(玉米淀粉)上漿能使蝦仁口感更Q彈。
2、雪菜和小米椒需要充分煸炒,才能釋放出食材原有的味道。
3、起鍋前放藤椒橄欖油,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藤椒橄欖油香麻的味道。
功夫茉莉雞湯飯
七道新派川菜制作,烹調(diào)手法大膽創(chuàng)新!
特色:
遼參具有調(diào)整體機(jī)免疫力,減緩衰老,提高記憶力等功效;柴雞含有維生素C.E,蛋白質(zhì),磷脂類營養(yǎng)成分;松茸富含蛋白質(zhì)、粗脂肪、粗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肽類物質(zhì)等元素,還具有藥用價(jià)值,能強(qiáng)身、益腸胃,及治療鈉尿?。恍迈r茉莉花入菜,味道清香,理氣和中。此菜將所有食材相結(jié)合,健康養(yǎng)生,消浮降燥,老少皆宜。
主料:
水發(fā)遼參1根(6位份)。
輔料:
泰國香米200g,雞湯500克,新鮮茉莉花60g,鮮松茸100g,嫩菜心3根。
調(diào)料:
鹽8g,冰糖水3g,生粉100g,鷹粟粉100g,玉米油500ml,吸油紙1張。
做法:
1、遼參切絲備用;鮮松茸切絲備用;菜心去葉,改刀切片備用;茉莉花泡水備用;泰國香米蒸熟,晾涼備用。
2、鍋下玉米油,加熱至200℃,下入泰國香米炸至酥脆,撈出置于吸油紙上吸油備用。
3、另起鍋,倒入雞湯,煮沸后下鹽和冰糖水調(diào)味,將混合粉(生粉和鷹粟粉)加水,倒入鍋內(nèi)勾薄芡。
4、雞湯盛入功夫茶茶壺內(nèi),茶碗中放入炸好的泰國香米墊底,將遼參、鮮松茸、菜心、新鮮茉莉花一次堆疊在上面,即可一起出菜。
自制雞湯:
原料:
北京柴雞2只,豬蹄2根,赤肉1000g,肉皮500g,豬脊骨500g,精華火腿100g,水50L。
制作:
1、所有食材沖洗干凈,焯水,去浮沫,撈出沖洗干凈。
2、不銹鋼桶加入冷水,下處理好的食材,小火燉6小時(shí),轉(zhuǎn)大火熬制30分鐘,過濾即得雞湯(過濾后的食材可以加水繼續(xù)熬制,作高湯使用,避免食材浪費(f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