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樂場+餐飲的新玩法,重慶火鍋底料批發(fā)廠家
現(xiàn)在消費者需要的是什么?體驗。胃口越來越刁鉆了,他們算計著品質、性價比、外形、便利度,總之就是什么都要。在這點上,娛樂場所和大吃大喝兩件事情擺在一起,似乎能滿足上述很多需求,所以在西方的餐飲市場有了一個新詞匯:eatertainment,eat(吃)+ entertainment(娛樂)。
我們熟悉的運動場館旁邊有個小賣部、帶著自助餐的ktv,已經都是非?;A的配置了,但這并不能夠代表“一站式”這個詞,因為它們歸根結底是不對等的,是有主有次的,總有一方成為相對弱化的配置,成為相對湊合了事的選擇。
這不是我們今天想說的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atassential的調研,超過 60%的全齡段消費者對于這種一站式概念很感興趣,而其中30%的人已經去過這類的場所。研究員們認為,在社交網絡對于餐飲行業(yè)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可以分享給身邊人的體驗;而當一鍵到家的各種服務讓人越來越足不出戶的時候,餐飲經營者們更是需要建立一個足夠強勢的目的地把顧客“逼”出門,因此eatertainment場所也許是可以嘗試的模式。
其實這種模式并不是簇新的,早在70年代末,美國就出現(xiàn)了游戲廳和餐飲搭配的品牌,比如Chuck E. Cheese’s和Dave & Buster’s,但現(xiàn)在面對年輕化的消費群體和他們全新的消費需求,這類型場所勢必需要全新的面貌。
一 餐廳的娛樂場所化
從另一個方向上來看,從快餐、快休閑到休閑餐,很多餐廳也想要用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來豐富消費體驗,以留住顧客。
在北京國貿地區(qū)的“ ARCADE 游樂場餐廳”(以下簡稱“游樂場”)就是從這個角度進行策劃和設計的。它是我們曾經報道過的美食孵化器Hatchery去年設立的新餐飲項目,“游樂場”里容納了兩家他們孵化出的品牌Common Burger和Canteen,分別主打漢堡與健康簡餐。在200多平米的空間里,有接近四分之一的面積留給了娛樂空間:夾娃娃機、古早味游戲機、兩張乒乓球桌、桌游柜、甚至還有一個帶大屏幕的游戲室(我看要真玩起來會昏天黑地忘了吃的)。他們正在eatertainment的世界里摸索,其中有不少經驗和心得,也許對于接下來可能的弄潮兒們有所幫助。
1.消費者可以沉浸但不能迷失
和一般的餐飲空間相比,eatertainment的優(yōu)勢之一,肯定有它帶來的層次和內容都極豐富的體驗感,但首先,你要解決的是消費者認知的問題,他們能不能很清楚地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以及他們來這里能得到什么。
設計上和服務上的引導,對于綜合體驗空間非常重要
這是目前“游樂場”正在調整解決的問題,因為餐廳本身有多個入口,所以消費者進入時,有的面對著各種游樂設備,有的則被點餐柜臺迎接。目前餐食需要在同一個長柜臺點單,配圖菜單在燈箱上而紙質菜單則以文字為主;而且一個品牌能送餐到桌、另一個卻要回柜臺再次取用。這些都給消費體驗造成了一些障礙,“游樂場”在計劃通過引導員、空間指引、菜單展示等方面的調整來解決這些問題。
2.要裝備還是要座位?
其實我每次去“游樂場”都會發(fā)現(xiàn)陳設稍微有些不同,有時乒乓球臺收到了一邊而它原來占據的空間拉上了簾子變成了一間放映室;有時桌子都被拼在了一起似乎在為一個分享會或者聚餐做準備;甚至客人太多的時候,還可以收起一張桌子多開七八個餐位出來。
沒想到吧,游樂場里面還可以開會!
在這類型的一站式娛樂空間里,商家往往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矛盾:我到底是要裝更多設備還是要留更多餐位。靈活可移動的設備就是這個矛盾的解決方案之一,它可以讓經營者根據顧客的消費習慣、特定活動的需求或者是某一天的經營情況,來即時地做出安排。
3.設備不只是設備,也是素材
Eatertainment里的娛樂設備是看似是被動存在,只能坐等顧客來上下其手,但它們其實還沒有被用盡。比如今年3月在“游樂場”舉辦的啤酒奧林匹克活動,夾娃娃機里面的娃娃都被換成了啤酒,而乒乓球上則安排了四款經典的喝酒游戲;“游樂場”近期增設了一推車的中式卡牌游戲,他們也計劃尋找“帶頭人”,在這個基礎上組織各種各樣的牌局、游戲局;而世界杯來臨前,空間里也會增加電視,并且會有足球相關的品牌合作活動、觀賽活動等。
設備+人,活動才算成
這些都是挖掘現(xiàn)有設備可能性的玩法,它們可以衍生出新的活動,甚至有機會吸引到新的合作方。
4. 一加一到底等于什么?
大家對于娛樂場所和餐廳的概念都很清晰,但放在一起的時候,認知就不是1+1那么簡單了。經營者需要梳理出:兩者之間的共性、它們怎樣合力創(chuàng)造最強體驗感、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自我定位等。不同業(yè)務之間各自為戰(zhàn)很容易造成運營和體驗鏈條的斷裂,因此定位上的梳理非常重要。
有餐飲孵化基因的“游樂場”,現(xiàn)在開始不再單純地孵化完整品牌,而是把更多進行中的實驗項目融合在游樂場現(xiàn)有的菜單中:幾年前新西蘭海鮮品牌“青口船長”,把招牌的青口作為“遺產”留到了現(xiàn)在;和醬汁生產商合作的熱狗和米飯類產品在菜單上限時售賣;曾經嘗試過的以色列美食品牌很快會在周末早午餐時段再次出現(xiàn)。
如何讓這些餐飲上的“游樂感”和游樂設施們統(tǒng)一在一起并為顧客所認知?
運營者希望“游樂場”這個概念,不僅僅是由那些游戲機們帶來,也能夠通過常變常新、不拘一格的菜品設計來傳達,他們希望這兩者一起發(fā)聲,給中央商務區(qū)的顧客提供差異化體驗。
二 娛樂設施的美食化
Punch Bowl Social是美國一家知名的“美食游樂場”,囊括了臺球、保齡球、乒乓球、各類游戲機、卡拉OK等設備,目前已經有13家門店,接下來兩年還有直奔20家的開店計劃。去年他們請到了知名廚師真人秀節(jié)目Top Chef的評委Hugh Acheson來提升自己的餐飲部分,他帶來的是美國南部風味的治愈食物,但在食材和設計上又頗有創(chuàng)新,比如說傳統(tǒng)的熱狗用和牛來做,炸雞華夫餅上則用了墨西哥風味的奶油和胡桃味的糖漿裝飾調味,其實品牌現(xiàn)在90%的收入來源竟都是餐飲貢獻的。
有很拿得出手的出品,消費者吃飽了一轉身就能唱K打球玩電動消食,玩累了又能回來繼續(xù)吃喝,這就是商家打的算盤
高爾夫練習場Topgolf則將自己的餐飲定位在了德州墨西哥風味,濃烈的滋味非常適合下酒,帶動酒吧的業(yè)績。他們的餐飲總監(jiān)Seve Delgado希望店鋪中的食物完全超越消費者預期,本想來吃個漢堡果腹,沒想到有一本精致得不輸街上任何餐廳的菜單酒水單,這能讓消費者產生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象。
丹佛的Ace Eat Serve本身是個乒乓球館,與之相搭配的則是亞洲街頭美食,后者在這里基本上反客為主了。聘請來的越南廚師為餐廳提供了各類面食、米粉、燒烤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單品,創(chuàng)始人Josh Wolkon認為餐廳菜式這個場地的第一印象,乒乓球次之,因為現(xiàn)在60%的人是專門來吃喝的,而乒乓球本身對于利潤的貢獻也就是10%……
餐飲和娛樂不僅是并置,更要在主題和氣質上相輔相成(包括這個很糟糕的老外中文)
我們可以看到,這類綜合娛樂場所就像開家餐廳一樣尋找自己的“餐飲定位”,既要和同類型場所拉開差距,又要和真正餐飲行業(yè)的對手明里暗里地競爭一番,像上述這樣自組團隊就真的挺累的。所以在這里,現(xiàn)有的餐飲品牌也許能在這類場所的需求里找到現(xiàn)成的選址和現(xiàn)成的顧客群體,作為自己拓展門店的方向之一。
紐約布魯克林區(qū)的沙狐球俱樂部Royal Palms Shuffleboard,不像上述那樣致力于自組團隊發(fā)展餐飲,于是他們和一眾美食餐車合作,讓他們輪番前來售賣。首先,場地擁有17000 sqf的巨大空間,一個傳統(tǒng)形態(tài)的餐廳在任何一個地方布局都不夠靈活,餐車賣的就是靈活和效率,它們是游擊戰(zhàn)的好手;其次他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那些符合主題或者顧客需求的,甚至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餐車品牌;再者說,餐車可以經常排列組合、更換新面孔,能給顧客持續(xù)的新鮮感。
外援部隊可能更加機動靈活,經驗也沒有在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