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是個頭疼的問題。”當天,美國中餐聯(lián)盟秘書長李明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老一輩廚師逐漸離開,年輕一代接班的意愿在下降,傳統(tǒng)的家庭式餐館難以為繼,轉(zhuǎn)型到了尷尬的階段。中餐館老板也不得不在運營成本上精打細算。
餐館生意不錯時,美國中餐館老板會雇一員工專跑外賣,而經(jīng)營狀況欠佳時,老板又心疼這筆月月照付的薪水。“越來越多的中餐館老板請uber送餐,跑一單給一單的錢。”李明東說,這很劃算。
美國中餐聯(lián)盟秘書長李明東2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老廚師斷代成為海外中餐館轉(zhuǎn)型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僑報記者金競時攝
李明東此前也做過中餐館,生意不好時,他改做混合餐的餐館?;旌喜?,就是在一家餐館,中餐、日餐、韓餐、泰餐都有,給顧客更多選擇,留下更多的人。相應的,中餐菜譜也做了縮減,只做一些精致菜、主打菜。“現(xiàn)在美國有不少這類成功的餐館,這是一種趨勢。”他說。
做正宗的中餐也是一條出路。過去,中餐的食材多從中國進口,但價格高,這讓不少中餐館老板望而卻步,也因此,不少中餐館從本地取材,“有些朋友和我開玩笑說,這是美式中餐。”李明東介紹稱,現(xiàn)在,紐約有家名為大董的中餐館,做烤鴨,價格不低,但生意好,“很多人跟我說,只要做得原汁原味,貴就貴點。只要備齊中餐的原材料,選好地點開店,成功率很高。”
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繁華街市,有一家中餐廳“傾城”,連續(xù)六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評級。來自中國的王怡明和張弦夫婦辭去金融行業(yè)高薪工作,于2011年創(chuàng)辦了這家以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為靈感命名的中餐廳。他們放棄“左宗棠雞”和“炒雜碎”等流行的“美式中餐”菜品,轉(zhuǎn)而選用地道中餐的做法和工序加工菜肴。(圖片來源:新華社)
也有人另辟蹊徑。當天,美國火鍋產(chǎn)業(yè)聯(lián)合總會會長林孫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約十年前,火鍋店在美國只是零星出現(xiàn),之后的五年,美國才興起了火鍋店熱。而且,近一兩年,中國的一些連鎖火鍋店開始進入美國。
林孫捷用“生意火爆”來描述美國火鍋店的生意狀況,“在紐約的一些品牌火鍋店,每天下午四五點就開始排隊,有時營業(yè)到凌晨一兩點。”他說,中餐的八大菜系,都需要有廚師,沒有的話做不來。從中國聘請不現(xiàn)實,從當?shù)卣?,做得又不地道?;疱伒瓴恍枰獜N師,沒什么技術含量,誰都可以做,經(jīng)營成本又低。
在美國,林孫捷最初也是從傳統(tǒng)的中餐館做起,之后,他嗅到了火鍋店的商機,開始轉(zhuǎn)型。如今,他在美國擁有20余家火鍋店,同時,還兼做火鍋的設計制造、火鍋底料進口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