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身上卖力的样子_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888_麻豆不能请假的瑜伽课_欧美性色欧美精品视频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他的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

2018-01-14 11:25 concernfood

今天下午,《環(huán)球人物》記者從姚子健之子姚一群、沈安娜之女華克放處證實,中央特科老戰(zhàn)士、原電子工業(yè)部雷達局十院紀委書記姚子健同志,于2018年1月12日8時10分在北京友誼醫(yī)院去世,享年103歲。

中央特科,是90多年前,我黨歷史上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情報和政治保衛(wèi)機關(guān)。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中央特科為保衛(wèi)黨中央安全和紅軍長征勝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1931年,黨的領(lǐng)導人顧順章叛變,當時擔任國民黨特務(wù)頭子徐恩曾機要秘書的錢壯飛,把情報及時報告給周恩來,使黨中央免遭滅頂之災(zāi);延安時期,在蔣介石愛將胡宗南身邊擔任機要秘書的熊向暉,一次又一次地傳遞國民黨進攻延安的情報,保障了西北一隅的紅旗始終屹立不倒。然而,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絕大部分戰(zhàn)斗在隱蔽戰(zhàn)線人員的故事從未為人所知。而姚子健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戰(zhàn)士。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他的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

2017年8月,姚子健在北京家中接受《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佩戴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 ” 。( 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2017年8月的一天,《環(huán)球人物》記者在北京地鐵1號線八寶山站附近的一座老式居民樓里找到了姚子健。當時,姚子健之子姚一群告訴記者,“老爺子現(xiàn)在只有七十來斤,沒力氣講太多話,得多休息。”看到姚子健在屋里走動好像隨時可能跌倒,記者總想上前攙扶,他卻說“不用”,緩步走到沙發(fā)前坐定。

周末“度假”, 實為傳遞軍事地圖

“他記性不太好了,聽到問題要想很久,才會作答。”姚一群在旁解釋。采訪時,姚子健坐在沙發(fā)里努力回憶起往事,時而閉目養(yǎng)神。

他的父母在江蘇省宜興市徐舍鎮(zhèn)開了一家茶館。小學畢業(yè)后,姚子健考入上海江灣國立勞動大學中學部。學校不要學費、不要飯錢,還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套衣服。

那時,同學們大多家境貧困,但渴望學習新知識,常傳閱各種進步書籍。“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同學們走上街頭請愿,當局下令解散學校。姚子健很氣憤 :“不但沒書讀了,也沒飯吃了,什么都沒了。”他回到家鄉(xiāng),當了幾個月小學老師。他思考著一個問題 :“我為什么會有如此遭遇?是學校免費不免費的問題嗎?不是。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問題。只有社會制度變了,才有出路。”他心里燃起加入當時的進步力量——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愿望。但怎么加入?他不知道,只好先工作著,但隨時為入黨做準備。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他的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

1938年,姚子健在中共中央香港情報站。

1933年初,姚子健看報紙發(fā)現(xiàn),南京國民黨中央陸地測量學校招生,一切免費。他考了進去。當時,學校分了航測班、地形班、制圖班等,姚子健想:“要搞革命,就要干宣傳,要宣傳就要印刷,制圖班中有印刷專業(yè),那我就選印刷專業(yè)吧!”

當年8月,姚子健得知,同鄉(xiāng)好友舒曰信入了黨,并且也在上海。姚子健就請他幫忙找黨組織。1934年4月,姚子健在舒曰信的引薦下見到中共黨員魯自誠,在魯?shù)慕榻B下入了黨。

入黨后不久,姚子健結(jié)束印刷班的學業(yè),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陸地測量總局制圖科工作,當了第四股的技佐,負責描繪印刷地圖底板。他每月能拿28塊大洋,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為向黨組織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姚子健以眼疾為由,提出要調(diào)到制圖科第五股。這樣一來,他就能收發(fā)、保管標有機密和絕密級別的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等比例的軍用地圖。

來取用地圖的人要登記所在部隊的番號等信息,姚子健便暗暗記下。來人拿走哪張地圖,他就偷偷抽一張相同的自留。“當時,國民黨內(nèi)部規(guī)章制度不嚴格,從成摞地圖中抽出一兩張也看不出什么破綻。”姚一群說。

每周六晚,姚子健結(jié)束一周的工作,就帶著地圖乘火車去上海。他把地圖放在皮箱最里層,上面再放衣服和書。國民黨軍警見他穿的是軍裝,知道是自己人,不會盤查。周日一早,姚子健抵達上海,把地圖和資料交給舒曰信或其同為中共黨員的妻子沈伊娜,匯報國民黨一周以來調(diào)用地圖的情況。地圖轉(zhuǎn)交完畢,姚子健便乘火車返回南京,周一照常上班。整個過程就像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上海游玩了一趟。

潘漢年給他寫了兩張紙條

這些地圖和情報通過地下交通渠道送到中央蘇區(qū)。“比如國民黨某部隊取走了江西某地的地圖,就表明他們可能要對該地區(qū)采取軍事行動。”姚一群說,“我們知道了這個情況,就要在第一時間逐級向上匯報,為蘇區(qū)領(lǐng)導掌握分析敵情提供幫助。”

地圖有多重要?姚一群講了個例子 :“1936年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第一次見周恩來,送了三件禮物 :幾萬大洋、幾萬法幣和一本彩色的中國分省地圖冊,說 :‘共同保衛(wèi)中國。’這地圖在當時是貴重禮物。如果沒地圖,不知道地形,怎么行軍?怎么判定下一步往哪兒走?”

一次,姚子健在單位突然碰到自己單線聯(lián)系的地下工作者吳錫峻。而吳錫峻的身份,是時任湯恩伯部隊駐南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二人從未在國民黨機關(guān)內(nèi)部見過面。為防止見面后引人懷疑,情急之下,姚子健扭身就走。

隱蔽戰(zhàn)線的工作人員往往單線聯(lián)系,不是一條線上的人見了也不認識。姚子健有次去舒曰信住處的亭子間談工作,發(fā)現(xiàn)有位西裝革履的男青年也在。舒曰信就向他介紹 :“這是李先生。”只見“李先生”點點頭,什么都沒說就走了。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他的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

1978年8月,姚子?。ㄗ螅┡c中央特科老領(lǐng)導王學文(中)、戰(zhàn)友舒曰信(右)合影。

1937年,舒曰信、沈伊娜夫婦從上海調(diào)到南京,姚子健就不必每周乘火車去上海了。“七七事變”后,舒曰信、沈伊娜夫婦調(diào)離南京,姚子健也隨測量總局機關(guān)撤退到武昌。這時,他的上線成了“熊先生”。兩人見面時除了交接任務(wù),從未多言。“上級知道下級,下級不知道上級。我領(lǐng)導你,就知道你,但你對我住在哪兒、干什么一概不知。”姚一群說到這里,一旁的姚子健打趣道 :“‘熊’不‘熊’不知道,真的假的也不知道。”

隨著抗戰(zhàn)形勢的發(fā)展,姚子健向“熊先生”提出,希望到抗日前線工作。1938年4月,組織安排姚子健去香港情報站。他向國民黨方面請了長假,從此脫離國民黨。在香港工作了4個月后,組織上同意他去延安。中共香港情報站的負責人潘漢年給他寫了兩張紙條,內(nèi)容均是“姚子健有抗日熱情,已經(jīng)為黨工作多年”,落款是“小開”。

姚子健結(jié)束了隱蔽戰(zhàn)線生涯,懷揣這兩張紙條輾轉(zhuǎn)來到延安。中央組織部領(lǐng)導把它們分別交給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抗大校長林彪。后來,姚子健便進入抗大和中央組織部培訓班學習。1939年10月,姚子健去了蘇豫皖根據(jù)地工作,之后就根據(jù)黨的工作需要,輾轉(zhuǎn)各地。

“文革”期間,造反派為了審查姚子健在國民黨政府工作的歷史,找到他的入黨介紹人、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顧問的魯自誠。魯自誠說 :“我1934年介紹姚子健入黨,他在敵人營壘里收集軍用地圖和情報,為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圍剿’和長征勝利做出了貢獻。對他那段工作,組織上多次給予充分肯定。我可以為他寫證明材料。”從此,造反派再沒糾纏過姚子健。

“我父親的地下工作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誰也說不清,只有魯自誠留下了這段評價。那個年代,選擇干這個,就得隨時準備犧牲,犧牲了也沒人知道。”姚一群說。

67 年后才知道自己的中央特科身份

姚子健當時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為中央特科工作。“什么特科不特科,黨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姚子健說。如果不是沈安娜的一次講座,姚子健的故事可能就湮沒在歷史中了。

1935年1月,沈安娜在中央特科領(lǐng)導王學文的指示下,成了浙江省政府秘書處議事科速記員。憑每分鐘200字的速記和一手好字,她很快站穩(wěn)腳跟。1938年5月,沈安娜在武漢根據(jù)周恩來、董必武指示,潛伏于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的機要處當機要速記員,深得國民黨上司器重。后來她還成了國民黨中央常務(wù)委員會等重要會議的速記員,堅持把開會內(nèi)容轉(zhuǎn)交給中共。1983年,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沈安娜和她的丈夫華明之時說 :“你(沈安娜)這個小速記員,不是什么官,但作用可大啊!你是打入敵人核心的內(nèi)線同志。”

2001年,沈安娜受邀到某單位講隱蔽戰(zhàn)線斗爭史,講了姐夫舒曰信、姐姐沈伊娜的特科歲月。當時在該單位工作的姚一群聽后想 :父親提過舒曰信夫婦的名字,難道父親和沈安娜是同志?他回家一問,果然如此。姚子健聽了也備感驚訝:“沒想到沈伊娜的妹妹還活著!如果能見到就好了。”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他的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

2009年,姚子健(左)在中央特科戰(zhàn)友沈安娜(右)家中。

姚一群陪父親去了沈安娜家。兩位同歲老戰(zhàn)友和華明之各自訴說著隱蔽戰(zhàn)線經(jīng)歷。姚子健發(fā)現(xiàn),自己早就見過華明之——他就是亭子間里的“李先生”。新中國成立后,舒曰信曾告訴姚子健 :“‘李先生’真名是華明之。那時你們不能發(fā)生聯(lián)系,我就沒給你們互相介紹。”姚子健沒想到,第二次與華明之相見,已過了60多年。華明之、沈安娜之女華克放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她聽了這段往事后深受觸動 :“當時他們嚴格遵守秘密情報工作的紀律和要求,沒有講明身份。那個亭子間,我媽媽也去過。就是在那里,舒曰信轉(zhuǎn)達了王學文的指示,讓她打入浙江省政府,擔任速記員。”

經(jīng)過一件件事的穿針引線,沈安娜對姚子健說 :“老哥哥,你的情報工作屬于‘王世英—王學文—舒曰信、沈伊娜’這條線,你這段經(jīng)歷,應(yīng)該屬于中央特科!”沈安娜馬上向國家某部委報告。姚子健這才有了真正的中央特科身份。

新中國成立后,姚子健才知道舒曰信的上級是王學文,但也從沒見過他。直到1979年,舒曰信問姚子健 :“想不想見見老領(lǐng)導王學文?”姚子健一聽,滿口答應(yīng),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老上司。

忠誠、無畏、慎獨、機敏、能干、互助

2017年4月的一天,華克放聽朋友說,有個中央特科成立90周年的紀念活動,就報名參加了。聯(lián)系上主辦方后,華克放了解到,這次活動是幾名隱蔽戰(zhàn)線戰(zhàn)士的“二代”甚至“三代”自發(fā)舉辦的。他們熱熱鬧鬧地討論著活動的具體事宜 :還有誰沒請到、老一輩有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要怎么講給現(xiàn)在的年輕人聽......華克放于是向大家推薦了一個人 :“有位老戰(zhàn)士姚子健還活著,已經(jīng)102歲了。他在中央特科后期,為組織提供了不少國民黨絕密地圖。我們這么重要的活動,應(yīng)該請他來。”大家一致同意。

華克放趕忙找到姚子健,征求他的意見 :“姚伯伯,中央特科有個紀念活動,您去不去?”姚子健答應(yīng)得很爽快 :“去!我去看一看,聽一聽。”5月23日這次聚會,幾乎聚齊了中央特科戰(zhàn)士們在北京的后代。他們的父輩甚至祖輩,都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周恩來、羅青長、李克農(nóng)、錢壯飛......姚子健坐在輪椅上,靜靜聽著,沒上臺講話。姚一群代父發(fā)言,講了父親的特科往事。

向無名英雄學什么?原中央調(diào)查部部長羅青長之子、全國政協(xié)委員羅援少將深情地說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情工人員有六大特質(zhì),忠誠、無畏、慎獨、機敏、能干、互助。他們默默無聞,但又于無形處建奇功,一人甚至能抵敵兵百萬。”

紀念會上,劉光典之子劉玉平講述了父親犧牲的故事。1949年10月,劉光典赴臺灣從事地下工作,然而一年后,他所在的地下黨組織被徹底破壞。劉光典為躲避通緝,不得不匿居山間,掘地為穴,但最終不幸被捕。1959年2月4日,他被國民黨軍事法庭執(zhí)行死刑,從容就義。

華克放聽得聚精會神。為了這次活動,她治了腰和腿的老毛病,開會時不受病痛影響。“我聽了那么多人講述老一輩為我們的解放事業(yè)、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和震撼。”

“這是一次新的長征”

2010年,沈安娜去世。2014年,羅青長去世。2017年2月,110歲的紅色女特工黃慕蘭去世。5月的紀念活動之后,人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位特科戰(zhàn)士,尚在人間。

姚一群從未說過父親的事。“過去我們對這段歷史了解得不是很詳細。我們就知道父親是干地下工作的,也沒問他具體干了什么。現(xiàn)在再問,他好多事都記不清了。父親現(xiàn)在每晚都看《新聞聯(lián)播》和《海峽兩岸》,還挺關(guān)心臺灣問題。”

姚子健書柜里收藏著一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和一枚“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董h(huán)球人物》記者和他聊到這兩枚紀念章時,他說 :“那時候,日本那么小一個國家,怎么就欺負我們這個大國家呢?還有英國,鴉片戰(zhàn)爭時奪走了香港?,F(xiàn)在香港回歸了,

別的國家又和我們有矛盾了。我們和平共處不行嗎?非要占我們的便宜?”說完他閉眼休息了一會兒,補充道 :“我這個想法啊,太幼稚啦。”

2017年7月30日,姚子健觀看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他想到了戰(zhàn)爭年代的激蕩歲月 :“要我說,這是一次新的長征。長征還沒有完。一代代往下走,富國強兵沒有止境。道路是曲折的,但光明的前途是大勢所趨。”

“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正是對中央特科戰(zhàn)士們最好的詮釋。姚子健、舒曰信、沈伊娜、華明之、沈安娜等人投身革命時,不過20歲出頭,正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年紀。“他們老一輩人,就是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去奮斗。我們作為后代,應(yīng)盡最大可能核對史實,真實、準確、全面地記錄老一輩的光輝事跡,把這段歷史留給后人。”華克放說。

記者手記

從夏到秋,我們多次走入姚老的生活。采訪前,我們很忐忑,也很期待,不知道這位百歲戰(zhàn)士經(jīng)歷了怎樣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

見了姚老后,心中更多的是震撼,是認同,是不忍。震撼的是,居然仍有一位隱蔽戰(zhàn)線戰(zhàn)士尚在人間;認同的是,他們在那個革命年代,用青春、用熱血甚至用生命瀟瀟灑灑地譜寫無言高歌;不忍的是,他們注定了一輩子默默無聞,只能把那些周旋于敵人之間的豪情與暗戰(zhàn)埋于心底。

姚老有很多事記不得了。有時候,我們問一句,他答一句;有時候,他腦子里有千言萬語,然而到了嘴邊,卻忘記要說什么,只能合眼休息。他身邊的老戰(zhàn)友、老上司都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他,和他日漸模糊的記憶。

我們跟姚老之間隔了幾代人。但我們?nèi)匀魂P(guān)注著他和千千萬萬無名戰(zhàn)士。這些年《潛伏》《北平無戰(zhàn)事》《偽裝者》等諜戰(zhàn)劇接連熱播,不僅是因為我們愿意去追尋那個激蕩年代里的動人往事,更多地是因為我們深深感動于那份向死而生的熱忱。隱蔽戰(zhàn)線中的每一位,都是熠熠生輝的功臣。

銘記歷史,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作者:《環(huán)球人物》記者 姜琨

 

本文轉(zhuǎn)至今日頭條,版權(quán)屬今日頭條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
原文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651047358004251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