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身上卖力的样子_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888_麻豆不能请假的瑜伽课_欧美性色欧美精品视频

都說蜜雪冰城搞不定北上廣深,但這似乎并不影響什么重慶火鍋底料批發(fā)工廠。搞定了小鎮(zhèn)青年

2021-04-09 20:43 concernfood
對于它所在市場的競爭對手,蜜雪冰城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蜜雪冰城所到之處,其它奶茶店基本沒有活路,因為蜜雪冰城實在太便宜了。
 
3塊一個的甜筒、5塊一杯的檸檬水、8塊一杯的奶茶,只有便利店的氣泡水可以和蜜雪冰城拼一把。某種程度來說,蜜雪冰城的競爭對手或者并不是其他奶茶店,而是瓶裝水、飲料。
 
 
蜜雪冰城,已經(jīng)碰到了天花板
 
01 現(xiàn)在加盟蜜雪冰城賺不賺錢?
雖說價格是奔著瓶裝飲料去了,但成本卻要更高,這源于現(xiàn)制飲品與工廠流水作業(yè)完全不同的成本結構。不過蜜雪冰城從來不是靠高毛利賺錢的,從1997年鄭州燕莊的冷飲攤,家大業(yè)大的走出國門(越南),薄利多銷都是蜜雪冰城一貫的法寶。
 
單位產(chǎn)品的利潤不夠,那就要靠單量去堆,而單量又對應著流量、位置,這也是為什么蜜雪冰城的小門店大多開在人流量很大的地方。不過在蜜雪冰城的目標城市,人流量大的商圈、學校等都是有限資源,這意味著開一家少一家,門店開的近了還會彼此稀釋流量。
 
熟悉蜜雪冰城的人可能知道,冰淇淋是蜜雪冰城的關鍵品類,在它的崛起之路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畢竟這家企業(yè)的品牌名字蜜雪冰城,關鍵詞是:“冰”。
 
問答社區(qū)平臺知乎上面,有人用冰淇淋為蜜雪冰城算過一筆賬。按冰淇淋40%的銷售占比,售價3元的甜筒成本0.8元,也就是毛利率73.3%來計算(以上數(shù)據(jù)均是按業(yè)內(nèi)平均水平估算,不是實際數(shù)據(jù)),再加上一臺機器5萬元(假設使用壽命為5年,每天成本為27.40元),一名電店員每日工資100元,那么一天冰淇淋的成本是:27.40+100=127.40元。
 
以單個單品售價和毛利率73.3%去倒推計算,大致需要每日賣出約58個甜筒才能盈虧打平,這里還不算店租成本。再按照業(yè)內(nèi)最高水平,千分之7.5的進店率去計算,單個門店需要7733的人流量,才能夠本。
 
這樣大人流量的位置,在很多地方無疑都是有限資源,而且這個計算中還不含房租成本、機器折舊成本等很多項目。
 
當然也有人會說,冰淇淋可能只是蜜雪冰城的一個引流商品,利潤來自于其他商品,但翻看蜜雪冰城的飲品菜單,普遍不超過十元。而且這些需要現(xiàn)制的產(chǎn)品從店員的操作時間上來看,并不足以得出利潤會比冰淇淋高出多少的結論。
 
也就是說從當下來看,加盟蜜雪冰城可能是賺錢的,但是賺不到太多錢,但如果沿用現(xiàn)在的經(jīng)營模式和產(chǎn)品調(diào)性,越來越賺不到錢會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如上文所說,大流量的位置是有限資源,且仍然在高速擴張的門店互相間也會形成分流。
 
另外一個需要考慮進去的因素是,它的外部競爭——跨界競爭也在不斷擴大。在瓶裝水這個賽道上,品牌都挺爭氣,新品牌、新產(chǎn)品、新概念層出不窮。在奶茶賽道上,走中高端路線的玩家也在不斷做市場教育,將市場往高端化帶,而高線向低線市場的層層傳導只是時間問題。
 
02 蜜雪冰城為何便宜?
關于蜜雪冰城的另一個關注點是,蜜雪冰城為什么這么便宜?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蜜雪冰城的產(chǎn)品是具有高性價比的,也就是說它的產(chǎn)品在同等價格的產(chǎn)品中是好的,不屬于靠缺斤少兩賺錢的,這意味著其在成本管控上的能力是很強的。
 
所以要想回答蜜雪冰城為什么這么便宜,先要回答蜜雪冰城,是如何成為蜜雪冰城的。
 
做人人消費的起的飲品和冰淇淋,這是站在今天這個位置的蜜雪冰城所對外傳達的企業(yè)愿景。而在很多的報道的中也就順著這個思路,把蜜雪冰城描繪成了一個靠著堅持崇高愿景實現(xiàn)夢想的企業(yè)。但事實上,商業(yè)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企業(yè)是靠善良成為行業(yè)第一的。
 
很多時候,故事的開始沒有什么偉大構想,就是普通人為生活奔波,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路上,做出了一些正確的判斷,堅持了一些正確的事情的故事,蜜雪冰城的故事就是這樣。
 
1996年,蜜雪冰城的創(chuàng)始人張紅超,就是個平平無奇的河南貧困小伙??忌虾幽县斀?jīng)政法大學成人教育公關文秘專業(yè)的他,出于貼補生活費的想法,做起了刨冰生意,這在當時,從產(chǎn)品上還是很有臺式街頭生活時髦感的品類。開始是小攤,后來是小店,店名叫作“寒流刨冰”,賣的東西就是小時候少年宮門口,打碎的冰上面澆糖漿、果干碎那種。
 
這后來張紅超還賣過蘋果,跑去合肥賣過冰糖葫蘆,總之是個能折騰的小伙。雖說蜜雪冰城的官網(wǎng),把公司的起始點寫在1996年,但事實上蜜雪冰城真正的起點應該是1998年,這一年各種嘗試失敗的張紅超,回到鄭州重操舊業(yè)賣刨冰,第一家蜜雪冰城誕生。
 
小本買賣的店,為了省房租,大多都開在老城區(qū)的犄角旮旯,于是張紅超和他的刨冰店,接連在后來四年間遭遇四波拆遷。連著換了幾次地方的張紅超在2003年轉換了思路,找了個廢舊廠房,在冷飲之外做起了家常菜。這個店終于不再是之前的路邊攤、小門臉,而是一個1500平方米、可以容納200多人就餐的場地,不過這也讓張紅超背上了20萬的負債。
 
一路虧一路被驅(qū)逐,張紅超卻依然堅持、越挫越勇。這份心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會看到,蜜雪冰城這家從二十多年前走過來的公司。
 
草根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堅韌感,才是張紅超創(chuàng)業(yè)第一階段的核心競爭力。
 
接著是在幾個關鍵節(jié)點的關鍵決策,幫助了張紅超,從一個街邊個體小老板,跨越成一個正規(guī)企業(yè)配置的創(chuàng)業(yè)家。2006年前后,一種彩虹帽冰淇淋在河南火了,不過這個冰淇淋賣到了二十元一支,這個價格顯然有些溢價過高了,看到機會的張紅超遂在這一年開始研制冰淇凌。
 
2006年春季,蜜雪冰城超級冰堡(蜜雪冰城家常菜菜館的冷飲窗口)首次推出新鮮冰淇淋,用上家常菜送的一元優(yōu)惠券,只需要一元一只,如此高的性價比下這款冰淇淋一下子火了。
 
趁熱打鐵,第二年春季,蜜雪冰城開出了第一家新鮮冰淇淋店,幾個月后它就有了26家加盟店。據(jù)說第一批加盟店主都是張紅超的親朋好友,大家看到張紅超賣冰淇淋賺了錢故追隨而來,這里面也包括張紅超的弟弟張紅甫(后來主要負責營銷和門店運營)。
 
光有產(chǎn)品和門店還不行,2008年蜜雪冰城辦了幾件大事。
 
在這一年,蜜雪冰城有了自己的logo,之前的logo據(jù)說還是張紅超從網(wǎng)上下載的,此外公司還設計了官網(wǎng),并搭建了組織架構、劃分了合伙人分工,還制定了企業(yè)文化,終于,這家公司像個“正規(guī)公司”了。
 
在公司穩(wěn)步走向正軌之后,蜜雪冰城做了一件對之后發(fā)展意義深遠的事:自建供應鏈。很多加盟餐飲在過去二十年的接連倒閉,背后核心問題都是供應鏈。而在供應鏈方面提早打下雄厚基礎的餐飲企業(yè),都是最后制勝的主要原因。海底撈,就是餐飲業(yè)供應鏈建設的第一王者。
 
很多人都感嘆于張氏兄弟的前瞻性,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因為他們在供應鏈上吃過虧。
 
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在當時導致位于河北的很多冰淇淋粉供應商被關停,這也導致蜜雪冰城在之后三年里深受供貨困擾,這才有了2012年成立的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專門負責蜜雪冰城各種核心原料的生產(chǎn)。
 
除了貨源,還有物流,加盟制的蜜雪冰城很多原料都是日配,為了更好的把控時效、成本。2014年,蜜雪冰城又在河南焦作溫縣,建了倉儲物流中心,而且在全國推行了物流免運費政策。
 
至此,蜜雪冰城完成了包括品牌、產(chǎn)品、供應鏈、物流、加盟體系等全方位的搭建,萬事俱備只差拼命開店?;蛘哒f,拼命加盟。
 
先做后端扎實的供應鏈和物流,再擴張前端的加盟,這種與很多小品牌截然相反,敢于在早期做冷板凳,心里不慌亂著急的商業(yè)意識,對于張紅超這個并沒有大公司從業(yè)經(jīng)歷,也無名校背景的普通人來說,現(xiàn)在回頭來看,他的商業(yè)洞察力確實了不起。
 
眾所周知,蜜雪冰城的加盟費在行業(yè)內(nèi)是很低的,再加上在貨源、物流兩端控價、控品,之后幾年蜜雪冰城開始了快速的發(fā)展。
 
至此也回答了,蜜雪冰城為什么便宜,控貨、控物流,量越大成本越低。
 
03 蜜雪冰城的天花板
雖說量越大成本越低,但到一定程度也就穩(wěn)定下來了,就像冰淇淋的成本再怎么樣也無法從0.8元下降到0.5元以下,反倒是機器使用率的增高會增加折舊成本。
 
而且如上文所說,隨著門店越來越密集,彼此間也會稀釋流量,且一個模式也不可能永遠適用,市場始終在變化中。就像二十年前風光無限的大賣場如今也走向敗退,這種敗退多年前就已經(jīng)發(fā)生在一些更為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在只不過是傳導過來。
 
放在高線城市與低線城市間也是一樣,此前我們曾在關于大賣場的文章中主張過一個觀點,大賣場接下來的機會點可能會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因為在這些城市與一線城市是有一個發(fā)展時間差的,過去發(fā)生在一線城市的行業(yè)變遷大概率會在下沉市場再上演一遍。
 
放在茶飲行業(yè)也是一樣,小鎮(zhèn)青年不會永遠喜歡糖漿、粉末沖泡的飲品。就像今天很多身處一線城市的人,當年也是從那波產(chǎn)品過來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消費升級去鮮榨、代糖的產(chǎn)品了,而上文也說到,蜜雪冰城的模式天生流量敏感,承擔不起太大規(guī)模的分流。
 
況且頭部一些走中高端路線的品牌已經(jīng)在往下沉市場走,與蜜雪冰城在同一價位的包裝飲料也在往下沉走,這二者的合力無疑是很大的。
 
蜜雪冰城何嘗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呢?2009年,蜜雪冰城就曾開出過高端版門店,將冰淇淋粉換成了康派克奶漿,不過這家門店只維持了兩年。
 
2017年,蜜雪冰城又推出了現(xiàn)磨咖啡子品牌“幸運咖”;2018年,推出高端品牌“M+”,不過都沒有濺起什么水花。此外,蜜雪冰城也在“農(nóng)村包圍城市”,進入一線城市,單從北京市場來看是效果不好的,很多門店都是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