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可以摳,但不能將就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來了,而且今年來得格外早,10月21日,無數(shù)老少爺們兒、姑娘媳婦兒熬得眼圈發(fā)紅,在各大帶貨主播一聲聲”劃算“中付下一筆筆定金。
11月1日,第一波雙十一浪潮到來,曾經(jīng)沖動的定金人們付完尾款,一看余額,立馬哀鴻遍野,紛紛自嘲是尾款人,接下來的日子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然而事實上,有很大一部分年輕人不買東西不付尾款,但他們也一直都在過著這樣節(jié)儉的生活。
在豆瓣上,“摳門男性聯(lián)合會”和“摳門女性聯(lián)合會”兩個頭部大組聚集了40多萬的年輕人。
在那里,大家“以摳為榮”,“摳摳更幸福”,通過各種五花八門的省錢技巧來獲得成就感。
但他們也并非一味地節(jié)衣縮食,而是要過上“高性價比”生活,花錢雖少,但儀式感不能沒有。
比如這個帖子,如何在6元以內(nèi)的工作餐里吃到肉:
再比如這個,努力工作后,需要吃點甜食犒勞犒勞自己,不過蛋糕價格太貴,蛋糕邊角料更劃算,如果帶點巧克力果醬什么的,就更好了:
還有這個,都市白領怎么能缺了咖啡?星爸爸太貴,瑞幸又自身難保,那干脆學著自己磨咖啡吧:
這種生活方式與2009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 ”理念有所重合:不重要的不買,不需要的舍棄,遠離物質(zhì)的生活。
但當代社會,只要有足夠的人群,就會自然衍生出契合的商業(yè)模式,于是我們看到極簡主義的誕生,再具體到無印良品等系列日式品牌。
02 摳門青年最愛的餐飲品牌
前段時間,杭州薩莉亞餐廳排隊的消息上了熱搜,網(wǎng)友紛紛感嘆,2020年了,沒想到薩莉亞還在。
簡單介紹一下薩莉亞,這是一個主打意大利菜的快餐連鎖品牌,然而它并不是一個意大利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薩莉亞于1973年創(chuàng)立于日本,靠著“平價意餐”這一差異化定位,在亞洲開出了
1500多家直營門店,其中近400家在中國。
薩莉亞的菜單上有沙拉、披薩、意面、甜點、濃湯、飯類、焗類、葡萄酒、飲料等11大品類。
意面10~20元一款;披薩系列18元起;海帶絲、烤菠菜、萵筍絲等前菜7元一份。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從不做套餐,吃什么全由消費者自己搭配。
也正是因其價格親民,薩莉亞成為不少摳摳青年的快樂源泉,紛紛戲稱薩莉亞是“意大利沙縣小吃”、“西餐界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窮人的幸福天堂”等。
說過正餐,再來說說飲品。
今年6月,蜜雪冰城宣布門店數(shù)量正式突破10000的大關(guān),成為國內(nèi)第一個門店破萬的茶飲品牌。
就在不少網(wǎng)紅奶茶的單價邁入30元大關(guān)的時候,蜜雪冰城靠著均價6元的奶茶殺出重圍,僅去年一年的營收就高達65億。
從十八線城市到北上廣,蜜雪冰城一路披荊斬棘,不少讀書時喝喜茶的青春男女,明白自己賺錢不容易后都投入了蜜雪冰城的懷抱。
與奶茶一樣是快樂源泉的火鍋行業(yè)近年來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符合“摳門青年”標準的品牌。
市井火鍋的出現(xiàn)就是最好的例子,主打小份菜的市井火鍋,壓低了單個菜品的價格,為想要節(jié)省又不愿委屈自己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成都牽腸掛肚市井火鍋的創(chuàng)始人藍幕晴告訴我們,隨著90、95后踏入社會,生活的壓力也逼迫著他們開始精打細算,高性價比也正在成為消費者們選擇餐廳時的首要需求。
“同樣的價格以前只能吃三四個菜,現(xiàn)在能點一桌子。”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與驚喜無疑是品牌發(fā)展的一針助推劑。
![](http://isimpark.com/uploads/picmaterial/2025.jpg)
03「價格歧視」不是歧視
比起改變商業(yè)模式提高品牌整體的性價比,不少餐飲品牌更愿意把心思花在定價與折扣上。
以海底撈的大學生折扣為例,假設一頓火鍋成本100元,價格低敏的消費者愿意花200吃一頓,價格高敏的消費者最多只能出150。
這頓火鍋怎么定價,能賺更多的錢?
海底撈如何用折扣來打動省錢消費的年輕人?
定價200,只有價格低敏者能消費,200-100,賺100。
定價150,則雙方都能消費,(150-100)×2,還是賺100。
怎么樣讓價格低敏者消費200的同時,讓價格高敏者消費150?
折扣。但享受折扣的代價就是只能按照規(guī)定時間進行消費。
這就是海底撈使用折扣吸引消費能力更弱的學生群體的方法——給予價格敏感人群折扣,吸引更多的顧客,獲得更多的利潤。
這種方法在經(jīng)濟學上被稱為「價格歧視」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名字里帶有“歧視”二字,但從商業(yè)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價格歧視的商家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消費者也能夠借此負擔比自己消費能力高一些的商品或服務,這其實是一種互利互惠的表現(xiàn)。
不過在制定價格歧視方案時,經(jīng)營者也需要注意:
價格歧視是建立在對消費者的精確分類,清楚知道不同消費者對商品的最大承受價格基礎之上,并以此制定價格。
根據(jù)商品屬性、行業(yè)特征、消費場景等維度,采取不同的價格歧視策略,能為經(jīng)營者帶來利潤的增加,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